液压支架活柱、中缸Fe基熔覆层制备的主要流程:清洗→激光熔覆→车削熔覆层→抛光熔覆层→质检→成品。针对旧的液压支架活柱、中缸,在上述流程开始之前增加车削疲劳层的过程。
二、Fe基激光熔覆层腐蚀失效分析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激光熔覆Fe基粉末成分选用不合理、激光熔覆工艺参数不匹配等原因,液压支架活柱、中缸表面的Fe基激光熔覆层难免会出现腐蚀失效的现象,通常采用的腐蚀失效分析方法有外观形貌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分析、盐雾腐蚀试验分析。观察液压支架活柱、中缸表面的Fe基熔覆层,当出现明显的点蚀、铁锈、腐蚀坑等缺陷时,表明Fe基熔覆层已经腐蚀失效。液压支架中缸表面Fe基激光熔覆层腐蚀失效与未腐蚀表面形貌对比。
采用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激光熔覆后的Fe基激光熔覆层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由图2可知,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可以直接测出Fe基熔覆层的Cr含量。由于液压支架活柱、中缸所处矿井环境大多含有腐蚀介质,因此为了提升液压支架的使用性能,其活柱、中缸可以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一层Fe基熔覆层,而要保证熔覆层的耐蚀性要求,熔覆层必须含有足够多的Cr,故激光熔覆时所用的激光熔覆材料为高Cr不锈钢Fe基自熔性粉末。然而,激光熔覆过程中熔覆层显微组织晶界处会析出碳化铬,当Cr含量不足时,会出现贫铬区,而贫铬区往往优先发生腐蚀,并且贫铬区的Cr含量相比未腐蚀区域偏低。因此,采用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检测液压支架活柱、中缸表面Fe基熔覆层Cr含量,通过对比不同区域位置的Cr含量,初步判断Fe基熔覆层腐蚀失效的原因。Fe基激光熔覆层腐蚀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艺匹配不合理,要确定腐蚀失效是否由工艺原因引起,需要对Fe基熔覆层进行组织分析。首先制备Fe基激光熔覆层金相观察试样,主要流程为取样→磨样→抛光→腐蚀,然后采用金相显微镜对金相组织进行观察。Fe基激光熔覆层显微组织对比。
由图3可知,Fe基熔覆层显微组织主要包括平面晶、树枝晶。在熔覆层底部与界面结合处,温度梯度(G)与凝固速度(R)的比值G/R大,组织以平面晶方式外延生长,而在熔覆层内部,主要为树枝晶。激光熔覆工艺匹配是否合理,对Fe基熔覆层的显微组织有着显著的影响。当激光熔覆工艺匹配合理时,Fe基熔覆层显微组织主要由平面晶与枝晶尺寸较小、分布相对均匀的树枝晶组成;当激光熔覆工艺匹配不合理时,Fe基熔覆层显微组织主要由平面晶与大小不一的树枝晶组成,由于晶界处易产生偏析,并且晶界处的电位一般低于晶粒内部,发生微电池反应,加速腐蚀的发生,因此会直接影响Fe基熔覆层的组织形貌,降低熔覆层的耐蚀性,在使用过程中更易失效。
Fe基熔覆层的失效分析可以采用盐雾腐蚀试验来判断。制备Fe基熔覆层盐雾腐蚀试验样块,按照《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10125—2012》规定进行盐雾试验。不同Fe基熔覆层48h盐雾腐蚀试验结果对比。 相同试验条件下,Fe基熔覆层表面出现明显的锈蚀点,而图4b中Fe基熔覆层表面状况良好,未见锈蚀现象,这表明图4a中的Fe基熔覆层耐蚀性较差,在使用过程中更易发生失效现象。
三、减少Fe基激光熔覆层腐蚀失效的措施
结合失效分析的结果,减少Fe基激光熔覆层腐蚀失效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和实践表明,激光熔覆粉末成分直接影响了熔覆层的耐蚀性。因此,要综合考虑工件表面的性能要求、环境条件和使用工况等因素,选用恰当的熔覆粉末材料。相同的粉末类型,激光熔覆工艺参数不同,所得的熔覆层耐蚀性也不同。激光功率、熔覆速度、熔覆搭接量、送粉量及保护气流量等工艺参数,会影响激光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形貌,进而影响熔覆层的耐蚀性。通过合理匹配各工艺参数,可获得组织细密、均匀的熔覆层,减少Fe基激光熔覆层腐蚀失效的发生倾向。在激光熔覆过程中,通过电磁搅拌、超声振动等方法,改善激光熔池内的对流运动,将树枝晶打碎,从而细化熔覆层组织,减少偏析和疏松,有助于抑制气孔和裂纹等缺陷的产生。由于Fe基熔覆层的腐蚀失效大多起源于气孔、裂纹处,因此减少气孔、裂纹的产生能够有效地减少Fe基熔覆层的腐蚀失效。在Fe基激光熔覆层制备过程中,要加强全过程的管理,例如,激光熔覆之前,严格按照激光熔覆粉末烘干规程进行烘干,待熔覆工件要进行*清洗,以减少Fe基熔覆层气孔的产生;激光熔覆时发现熔覆层缺陷要及时进行修补等。
泰立仪器提供:涂层测厚仪 超声波测厚仪 超声波硬度计 金属材料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