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咨询热线:

0755-83981166/83981822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工业无损检测  >  钝化检测仪  >  OXILYSER3荷兰OXILYSER不锈钢钝化测试 钝化膜测试液

荷兰OXILYSER不锈钢钝化测试 钝化膜测试液

简要描述:荷兰OXILYSER不锈钢钝化测试 钝化膜测试液OXILYSER3 钝化是使金属表面转化为不易被氧化的状态,而延缓金属的腐蚀速度的方法。另外,一种活性金属或合金,其中化学活性大大降低,而成为贵金属状态的现象,也叫钝化。

  • 产品型号:OXILYSER3
  • 厂商性质:代理商
  • 更新时间:2024-08-21
  • 访  问  量:1816

详细介绍

品牌其他品牌价格区间5万-10万
产地类别进口应用领域化工,电子,航天,综合

荷兰OXILYSER不锈钢钝化测试 钝化膜测试液

简介:
原装荷兰不锈钢钝化测试Oxilyser3新模式,从2009年8月无源测试,将会向市场推出。此为被动测试方法已成为在航运业方面的被动测试和表面状态的不锈钢罐的标准。此外酸洗和钝化公司,以及不锈钢加工商,经常使用的Oxilyser。


荷兰OXILYSER不锈钢钝化测试 钝化膜测试液

任何涉及不锈钢感官确保材料充足率和效率的重要性。即便如此,很多事情都可以(并)在产品开发,质量的过程,并在实践中使用错误。选择不锈钢的错误类型,可能会导致保修索赔。表面不规则的忽视可能导致腐蚀问题,在食品和制药行业,卫生。有害的后果和成本的影响是巨大的。 Corrodium BV,活跃在这一领域,自1989年以来,已可用于优化不锈钢产品的质量控制手段和程序。其不锈钢识别和被动测试Oxilyser MolyTester被广泛使用。其蒸气试验检测游离铁,不锈钢表面上已被证明是非常有效和简单的替代方法为ferroxil测试。 Corrodium可以开展涉及的材料在现场或在自己的实验室测试,按照与ASTM,NACE 标准。
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取决于一层很薄的名为钝化层的氧化物。Oxilyser3R取代了1993年成功运用于世界的酸洗和钝化公司,用于检查舱里储存和输油的钝化物OxilyserR
Oxilyser3R能快速准确地测量钝化物,而且它有一个0-100级的范围和一个(红/绿)LED来指出它的好/坏性能。Oxilyser3R帮助你避免腐蚀问题。

原理
OxilyserR测量的原理是根据不锈钢表面的一种潜在运算法则来估算,它是一种无毒有机酸和滤纸脱脂作为载体电解液。
*直接的方法是测量钝化性,范围在LCD分为100个分级。

用于测量钝化性的三种不锈钢:
1、0%的钼(AISI 304, 321, 304L, Wst. Nr. 1.4301, 1.4541,等等)。
2、2%的钼(AISI 316, 316L, 316Ti, Wst.Nr.1.4404, 1.4571,等等)。
3、双向不锈钢和例如Wst.Nr.1.4462,双向2205,双向2507,254稳定主控振荡器和1943号钼的6%的钼钢。

用低量LCD显示追踪游离铁的结果,它抽查几处可疑之处,例如边和褪色处,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检查大范围的表面。

应用
   检查酸洗和钝化处理的有效性。
   检查变形碳钢工具中存在的游离铁。
   检查漂洗工艺的有效性。
   检查卸载完如酸和果汁的刺激性液体的舱室。
   检查清洁/漂洗不锈钢储存仓、货仓(船舶业、卡车)等的有效性。

优势说明
   OxilyserR取代钯氯化物,能更可靠地进行钝化处理。
   直接测量,内置钝化测试运算法则。
   物体的测量结果反映于LCD,由0级(活性的)到100级(*钝化的)。
   “好/不好"LED钝化指示灯测试3种不锈钢。
   双环氧防震连接银/氯化银12指引电极。因为它是一种满状的凝胶,量“混乱"成为可能。
   与钯氯和草酸亚铁测试相反,OxilyserR电解质是无毒无害的。
   测量产品符合QA/QC程序 等等,用于工业。
   阻抗>10兆欧姆。测试步骤已包含在内。


荷兰OXILYSER不锈钢钝化测试 钝化膜测试液


钝化测试仪原理及相关


在一定溶液中使金属阳极氧化超过一定数值后,金属溶解速率不但不增加,反而剧烈减小,这种使金属表面由活化态转变为钝态的过程。

钝化是使金属表面转化为不易被氧化的状态,而延缓金属的腐蚀速度的方法。另外,一种活性金属或合金,其中化学活性大大降低,而成为贵金属状态的现象,也叫钝化。

采用电化学阻抗比较空气暴露和化学钝化304奥氏体不锈钢表面钝化膜质量对其耐蚀性的影响,并提出一种结合阴极还原和显色测量的钝化膜质量检测新方法.结果表明:化学钝化304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致密性和耐蚀性均高于空气暴露样品;空气暴露样品表面钝化膜的显色检测值与还原电位相关,当电位低于钝化膜外层富铁氧化物的还原电位时,显色值随还原电位的降低而增大;化学钝化样品的显色检测值均接近于0;结合循环伏安分析可知,化学钝化通过提高钝化膜内层富铬氧化物的致密性来改善不锈钢耐蚀性,基于阴极还原的显色检测可实现钝化膜质量的数值化表征。

不同系列不锈钢材料的价格差异较大,较为经济的材料其耐蚀性不能满足较高应用要求,而单纯的化学钝化对不锈钢材料耐蚀性能的提升有限。另一方面,传统含铬盐的钝化处理已逐渐被淘汰,不锈钢的钝化处理已转向环境友好方向发展。近年来,不锈钢表面柠檬酸钝化及硅烷处理方法已成为了人们研究的新方向,前者因其钝化液组分不含铬盐而具有环保特性,后者经研究发现****通过化学吸附覆着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交联网状结构的防护性硅烷膜。目前对不锈钢进行柠檬酸钝化与硅烷处理相结合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对马氏体不锈钢2Cr13化学钝化、硅烷处理及柠檬酸钝化与酸性硅烷体系处理相结合的复合处理耐蚀性差异进行研究,并对其表面不同膜层的耐蚀机理进行探讨,可以为不锈钢表面处理新方向提供参考,并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本文研究了马氏体不锈钢化学钝化、硅烷处理和复合处理的耐蚀性及其机理。采用蓝点法比较了不同表面处理后试样变色时间的长短,利用盐水浸泡试验区分了不同表面处理后试样腐蚀速率的大小,采用中性盐雾试验辨别了不同表面处理后试样耐盐雾性的优劣,利用电化学测试方法对比了不同表面处理后试样耐点蚀性能的差异和对腐蚀介质的阻挡能力的区别,采用膜重测试对硅烷膜的膜厚进行了间接表征,以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了不同表面处理试样表面薄膜,分析了不同薄膜的结构组成和耐蚀机理。


酸洗钝化原理

在GBl50—1998《钢制压力容器》中规定“有防腐要求的不锈钢制造的容器表面应进行酸洗钝化。"不锈钢化学品容器还由于载运多种不同的化学品,对防止货品污染有很高的要求,而国产不锈钢板表面质量相对较差.通常应对不锈钢板、设备、附件进行机械、化学或电解抛光等精整处理后再清洗、酸洗钝化,使不锈钢具有更强的耐蚀力。

 

不锈钢化学品容器在营运中通常有使用水清洗的工序,如使用海水的话,海水中富含氯离子,对钝化膜有较大的腐蚀作用,工况恶劣.进行酸洗钝化更是*。

 

不锈钢钝化膜具有动态特征,不应看作腐蚀*停止,而是在形成扩散的保护层,通常在有还原剂(如氯离子)的情况下倾向于破坏钝化膜,而在氧化剂(如空气)存在时能保护和修复钝化膜。不锈钢放置于空气中会形成氧化膜,但这种膜的保护性不够完善,通过酸洗使不锈钢表面平均有厚度为10u m的一层表面被腐蚀掉,酸液的化学活性使得缺陷部位的溶解率比表面上其他部位高,因此酸洗可使整个表面趋于均匀平衡,更重要的是,通过酸洗钝化,使铁及铁的氧化物比铬和铬的氧化物优先溶解,去掉了贫铬层,使不锈钢表面富铬,在氧化剂钝化作用下使表面产生完整稳定的钝化膜,这种富铬钝化膜的电位可达+1.0V(SCE),接近贵

金属的电位,提高了抗腐蚀的稳定性。酸洗钝化方式根据操作方式不同,不锈钢酸洗钝化处理主要有浸渍法、膏剂法、涂刷法、喷淋法、循环法、电化学法等6种方法。

 

一、浸渍法。

不锈钢管线、弯头、小件等适用该法.且处理效果好。因为处理件可充分浸泡在酸洗钝化液中,表面反应*、钝化成膜致密均匀。该法适合连续批量作业,但需随溶液反应浓度降低而不断补充新液。其缺点是受酸槽形状及容量的限制,不适合大容量设备及形状过长过宽的管线;长期不用会因溶液挥发等原因而效果下降,需要场地、酸池及加热设备。

 

二、膏剂法。

不锈钢酸洗钝化膏目前已在国内广泛使用并有系列产品供应,主要成分由硝酸、QIN氟酸、缓蚀剂、粘稠剂等按一定比例组成,船标《不锈钢酸洗钝化膏》CB/T3595- 94有具体的检验规则,手工操作,适合现场施工,对不锈钢化学品容器焊缝处理、焊接变色、拐角死角、扶梯背面及大面积的涂抹钝化都适用。

膏剂法的优点是不需要设备和场地,不需要加热设备,现场操作灵活,酸洗钝化一次完成,独立性强;钝化膏保质期长,每次涂抹处理都用新的钝化膏一次性使用,表面一层钝化结束后反应即停止,不易过腐蚀,不受后续冲洗时间限制,焊缝等薄弱环节还可以加强钝化。缺点是工人操作环境差,劳动强度高,成本较高,对不锈钢管线内壁处理效果稍差,需结合其它方法。



产品咨询

留言框

  • 产品:

  • 您的单位: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常用邮箱:

  • 省份:

  • 详细地址:

  • 补充说明:

  • 验证码:

    请输入计算结果(填写阿拉伯数字),如:三加四=7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

0755-83981166

电子邮箱:taili668@vip.163.com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翔大道9009号珠江广场A2栋13D

业务咨询微信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1252号